如果评选世界营销战最激烈案例,2012年爆发的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的品牌大战一定榜上有名。那是一场由一个小徐罐引发的“血战”。如今,王老吉再下“狠刀” 29亿天价索赔加多宝!如此穷追不舍!
纵观这两年,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的关系,就与俩字——“官司”紧密相连,一场接一场,一个接一个,似乎无休止。11年专业的品牌策划设计经验,认为,加多宝、王老吉的品牌营销大战虽然看上去场面热烈、复杂,但实际上焦点只有两个:一,谁是真正的“王老吉”?二,谁是中国凉茶行业的正宗和老大?加多宝与王老吉之前的战争最终王老吉赢得了官司,加多宝赢得了市场。最终的赢家还是加多宝!
品牌营销
那么,加多宝为什么胜,王老吉又为什么会败呢?以为,决定加多宝、王老吉品牌营销大战胜负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第一,品牌营销渠道。由于王老吉原有的销售渠道仍掌握在加多宝手中,于是加多宝能够在广药新王老吉上市前的空档,利用原有成熟渠道迅速将新品牌“加多宝”凉茶推向市场,从而取得营销上的主动,实现了加多宝对王老吉的产品甚至品牌替代。虽然广药一直在开足马力建渠道,但等他的渠道完全那好了,最宝贵的时间可能已经没有了。
第二,工厂产能。与销售渠道一样,原来王老吉的生产厂也都是加多宝的,因此加多宝有能力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出足够量的红罐凉茶饮料,而与此同时广药却不得不重新自建生产厂或寻找合作的代工厂生产新王老吉。
第三,产品信任。“加多宝”除名字不同外,本身就是原来的王老吉,很容易取信于消费者。只须让消费者知道现在的加多宝就是原来的王老吉——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工厂、原来的味道,一切OK.但广药的“新王老吉”,除名字以外,配方、口味儿、工厂全变了,能否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尚未可知。
第四,人心向背。广药虽然通过司法程序抢回王老吉的品牌,却也因此大失人心。大众舆论支持加多宝,一是因为王老吉的品牌是加多宝一手做起来的,大家觉得广药强行把品牌抢过来不公平。二是对国企广药的管理能力不放心:产品能做好么?口味儿能保持么?质量能保证么?三是广药抢回王老吉品牌的做法有悖常理。
第五,品牌宣传策略。加多宝充分利用新王老吉产品上市前的空档期,迅速展开立体广告攻势集中火力进行更名宣传,使“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的广告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等新王老吉红罐凉茶上市的时候,加多宝已经成功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重新赢得了市场,而广药在品牌营销上则是败笔不断。特别是针对加多宝的“改名”广告,广药采取了最笨的反击方法:不停地强调“王老吉从未改名”,生怕消费者不知道王老吉已经改名,等于在帮加多宝做广告。“王老吉从未改名”远不如“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对消费者有杀伤力。
第六,品牌内涵。品牌的灵魂是产品的内在价值,失去了产品支持的空品牌无异于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王老吉原有的灵魂留在了加多宝那儿,广药收回品牌后并未及时给“王老吉”赋予新的灵魂:“我是谁?”因为品牌失魂,消费者就失去了继续选择“王老吉”的理由。
不管加多宝、王老吉之争最终的结果如何,这场品牌营销大战都有太多值得营销人思考的地方。
1.加多宝如何扩大胜利成果?
虽然加多宝、王老吉之战加多宝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有目共睹,但若说这场营销大战大局已定还言之尚早。加多宝的各种优势并不能久存,能否使“加多宝”品牌在摆脱对“王老吉”的依赖后被消费者接受,是“加多宝”品牌能否彻底取代“王老吉”原有地位的关键。
2.王老吉应如何避免彻底失败?
给新“王老吉”重新进行品牌定位,赋予新“王老吉”品牌以新的内涵、新的灵魂。找到自己的灵魂,才会发现加多宝的软肋。两乐共存的局面只能是幻想,若找不到新定位,则加多全面成功之日,便是王老吉的彻底失败之时。
3.品牌定位应注意什么?
王老吉的成功被作为定位理论在中国成功应用的经典案例广为流传。在定位理论看来,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是能否在消费者“心智”中成功进行品牌定位,其它因素都不重要。然而加、王之战却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个观点重新审视。